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感情深笃,从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波澜。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兄长相伴,晤面一室,长享天伦。颈联写景。以比兴的手法再申兄弟之情。尾联宕开一笔,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肯定是翘首望天际,盼望早日团圆。从此只能靠频频往来的书信来安慰断肠人了。本诗虽用典繁复,但贴切自如,浑然天成,更因感情真挚而深婉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万里(1)相看(2)逆旅(3)三声清泪(4)落离(5)

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朝云(6)往日攀天(7)梦,夜雨何时对榻凉(8)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急雪脊令(9)相并影,惊风鸿雁(10)不成行。

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归舟天际(11)常回首,从此频书(12)慰断肠。

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注释

(1)万里:指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记述兄弟相送之事: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代指路途遥远。

(2)相看:相对。

(3)逆旅:旅店。

(4)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觞:指酒杯。

(6)朝云:“朝云”一词指宋玉《高唐赋序》所述之事:“楚怀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7)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8)夜雨何时对榻凉:韦应物《示全真元常》中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本指朋友,这里则是用韦应物的诗句喻兄弟重逢。

(9)脊令:鸟名,即鹡鸰[jī líng]。

(10)鸿雁:喻兄弟。

(11)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2)频书:常常通信。

创作背景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这首诗是在绍圣二年(1095),作者因所谓“修史失实”罪名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不远万里,亲送贬所,黄氏兄弟手足情深,分手时难舍难分,分别后作此赠别诗,以抒发兄弟离别哀伤之情。

拼音版

yuánmíngqiánnánzèngbié

wànxiāngkànwàngsānshēngqīnglèiluòshāng

zhāoyúnwǎngpāntiānmèngshíduìliáng

xuělìngxiāngbìngyǐngjīngfēnghóng鸿yànchéngháng

guīzhōutiānchánghuíshǒucóngpínshūwèiduàncháng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