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元好问 〔金代〕 元好问

与钦叔饮,时予以同州录事判官入馆,故有判司之语。

长安夏秋雨,泥潦满街衢。先生闭户轰饮,邻屋厌歌呼。惭愧君家兄弟,半世相亲相爱,知我是狂夫。礼法略苛细,言语任乖疏。

判司官,一囊米,五车书。骑驴冠盖丛里,鞍马避僮奴。只有平生亲旧,欢笑穷年竟日,未必古人如。酒贱可频置,时为过吾庐。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与钦叔饮,时予以同州录事判官入馆,故有判司之语。

和李献能一起喝酒,当时我因为同州录事判官的职位,进入国史馆任国史院编修官。所以有判司的说法。

长安(1)夏秋雨,泥潦(2)街衢(3)先生(4)闭户轰饮(5),邻屋厌歌呼。惭愧(7)君家兄弟(8),半世相亲相爱,知我是狂夫(9)。礼法略苛细(10),言语任乖疏(11)

汴京夏秋之际多雨,满大街都是雨后洼地的泥水。我在家关着门和朋友们群聚纵饮大声欢呼,相邻的住家都厌烦我们声音大。难得有钦叔、钦用兄弟们,半辈子与我相亲相爱,了解我的脾气,知道我是一介狂夫。对礼法不大讲究,言谈举止任其自然,不事斟酌。

判司官,一(12)(13)五车书(14)骑驴(15)冠盖(16)(17)里,鞍马(18)避僮奴。只有平生亲旧,欢笑穷年(19)竟日(20)未必古人如(21)。酒贱可频置(22)时为(23)过吾庐。

官小位卑,微薄的俸禄,书倒是都很多。我在汴京众多的做官的人非常卑微,走在大街上,连人家骑马的家僮、奴仆都得避让。和一辈子的亲朋好友,从早到晚一年到头饮酒作乐,古人都未必有我们这样深厚的友谊。不管酒好坏,经常置办,你们要时常来我家一起饮酒作乐。

注释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金代属京兆府。这里代指京城汴京。

(2)泥潦:雨后洼地的泥水。

(3)街衢:交通要道。

(4)先生:诗人自称。

(5)轰饮:群聚纵饮大声欢呼。

(6)邻家:邻居,相邻的住家。

(7)惭愧:侥幸、难得,常用作自谦之词。

(8)君家兄弟:指钦叔、钦用(李献甫)兄弟。

(9)狂夫:狂妄之人。

(10)苛细:繁琐的细节。

(11)乖疏:失当,忽略。

(12)囊:口袋。

(13)米:粟米,代指俸禄。

(14)五车书:意思是书很多。语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5)骑驴:指处境不佳的小官吏。

(16)冠盖:高冠华盖,指大官宦的服饰器用,这里代指高官要职等大人物。

(17)丛:意思是多。

(18)鞍马:马和马具,代指骑马的人,古代有钱有势的人才能骑马,故代指有势力的大人物。

(19)穷年:全年,一年到头。

(20)竟日:终日,从早到晚。

(21)未必古人如:即“古人未必如”。

(22)频置:多次置办。

(23)时为:不时,常常。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诗人三十五岁时,进入国史馆,任国史院编修官,《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该词便作于当时。

拼音版

shuǐdiàotóu··chángānxiàqiū

chángānxiàqiūlàomǎnjiēxiānshēnghōngyǐnlínyàncánkuìjūnjiāxiōngbànshìxiāngqīnxiāngàizhīshìkuánglüèyánrènguāishū

pànguānnángchēshūguāngàicóngāntóngzhǐyǒupíngshēngqīnjiùhuānxiàoqióngniánjìngwèirénjiǔjiànpínzhìshíwèiguò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