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疑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山之高三章》是宋末元初诗人张玉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三章,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相思和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首章先写景,再由景及人,抒写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次章描写采苦菜的情景,表现了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忧虑;末章运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美好婚姻的执着追求,揭示诗歌主题。全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1)!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2)我心悄悄(3)。
山的高峻,使悄然升起的月亮显得小了。初升的明月虽然显得小,却是多么皎洁。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一日见不到他,我的心十分孤独寂寞。
采苦采苦(4),于山之南。忡忡忧心(5),其何以堪!
在高山的南面采苦菜,采苦菜。我是如此忧愁,该怎么忍受这种思念之情啊?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6)。疑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来(7),千里相思共明月(8)。
你的意志像金石样坚硬,我的情操如冰霜一般纯洁。我们本准备订结百年好合的盟约,忽然间一朝分别,思念之情如同晨晚的云雨在心头来回翻腾,寄托千里相思只能面对同一轮明月。
(1)月之小,何皎皎:典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2)一日不见:典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心悄悄:典出《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悄悄,忧思的样子。
(4)采苦采苦:典出《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即荼,苦菜。
(5)忡忡忧心:典出《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6)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意谓两人爱情坚如金石,节操洁白如冰雪。
(7)朝云暮雨心去来:化用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8)千里相思共明月: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千里共婵娟”之意。
《山之高三章》为张玉娘因思念沈佺而作。张玉娘和沈佺青梅竹马,沈佺随叔父游京求学赴试达三年之久,由此带来的相思之苦深深地折磨着张玉娘,于是她写下了众多的诗篇来抒写相思之情,其中即有《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三章》此诗主要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女诗人自己的相思和忧愁。第一章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这里的比兴运用非常新巧、自然。山峰屹立峻高,月出山谷光明而皎洁。由景及人,女主人公想念被高山阻在远道的心上人而不见,使得她无限忧愁。忧心悄悄,写出了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元代欧阳玄读到这里,不禁抚儿惊叹其可与《召南·草虫》媲美。
第二章描写女主人公采苦菜的情景。诗人环顾满山苦菜,映目都是伤心物,触景伤情,殊不知此时人比苦菜还苦。“忡忡忧心”一语,表达了女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
第三章是男女青年忠于爱情的呼声,是对美好的婚姻的执着追求,是推心置腹的表白。“金石坚”,“冰雪洁”,信哲旦旦,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真切地吐露了“千里相思”的恋情,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深笃于爱情的忠贞。“朝云暮雨心去来”一句用典故来进一步表达与爱人心心相印的感情。最后“千里相思共明月”一句,揭示了全诗主题。
《山之高三章》全诗三章,每章换韵,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语音上的和谐、优美使这首诗韵味十足,“高山明月”等词语的巧妙运用,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