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黄公度 〔宋代〕 黄公度

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道过分水岭,复题诗云:谁知不作多时别。又题崇安驿诗云:睡美生憎晓色催。皆此意也。既而罢归,离临安有词云: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则公之去就,盖蚤定矣。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是南宋词人黄公度所写的一首词。此词表面是写男女别愁,而实则寓意深远。词上片写别时情态与别后相思,下片写音信难达之悲,其中隐隐透露了弃官归隐之志,同时也巧妙地传达了“思君”、忠君之情。

整首词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对邻鸡的不满其实暗喻对朝廷上秦桧势力的不满,对邻鸡的责备也流露出词人对于秦桧势力的怨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道过分水岭,复题诗云:谁知不作多时别。又题崇安驿诗云:睡美生憎晓色催。皆此意也。既而罢归,离临安有词云: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则公之去就,盖蚤定矣。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邻家的公鸡才不管离别的痛苦,还是不停地啼叫,像是在催人离去。回望高城, 音信却受到阻隔。严霜覆盖的小桥、月光笼罩的驿馆、流水环绕的村庄、烟雾蒙蒙的城市,无一不是思念你的地方。

(1)别袖(2)燕支雨(3)(4)留得、愁千缕。欲(5)归鸿(6)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分别时,溶有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沾湿了衣袖,却留下了千万缕哀愁。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我倚着栏杆默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

注释

(1)裛:同“浥”,沾湿。

(2)别袖:分别时挥动的衣袖。

(3)燕支雨:指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燕支:即胭脂。

(4)谩:欺骗。

(5)倩:请托。

(6)归鸿:南归的大雁,这里指回归京城之人。

创作背景

约在绍兴八年(1138)词人刚登第的时候,与主战派赵鼎过从甚密,因而遭到秦桧的忌恨。等到词人离开泉州幕府时,皇帝召他去都城临安。他在奔赴临安之前就预感到前途不妙,故作下《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此词。

拼音版

qīngàn··línguǎnhuái怀

línguǎnhuái怀yòuháishìcuīrénhuíshǒugāochéngyīnxìnshuāngqiáoyuèguǎnshuǐcūnyānshìzǒngshìjūnchù

cánbiéxiùyānzhīmánliúchóuqiānqiànguīhóng鸿fēnhóng鸿fēizhùlánchángtiān

作者简介

黄公度

黄公度

宋代诗人、文学家

黄公度(1109一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官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贬肇庆府通判,桧死回京城,授考功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