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鹅湖寺和陆子寿》是南宋诗人朱熹于淳熙五年(1178)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表达朱熹对陆子寿道义风度的钦佩、敬仰之情,后四句转入对鹅湖之会上学术之争的看法。全诗古今浑合,深沉真挚。
德义风流夙所钦(1),别离三载更关心。
你的道德修养倜傥风度我一向仰钦,别离三裁我时刻把你系挂在心。
偶扶(2)藜杖(3)出寒谷(4),又枉(5)篮舆(6)度远岑。
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
旧学商量加邃密(7),新知培养转(8)深沉。
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9)。
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谁说古今有别无法感应?对这一点我决不相信。
(1)德义风流夙所钦:是说陆氏兄弟的道德修养和风度一向是朱熹所钦佩的。
(2)扶:拿。
(3)藜杖:藜枝制成的手杖。
(4)寒谷:冷落的山谷,这里指福建崇安武夷山朱熹自己的居处。
(5)枉:枉驾,屈尊。
(6)篮舆:竹轿。
(7)邃密:精深细密。
(8)转:转加,更加。
(9)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意思是说,朱熹担心讨论到精深微妙、语言难以表达之处,精神和古人贯通,那就没有古今的区别了,到这样的境界,就达到思想的极致了。愁:这里是反话。
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鹅湖寺和陆子寿》追和陆的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