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宋代〕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苏子瞻哀辞》是北宋文学家张舜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首联以石存人亡衬托苏轼的不幸;中间两联就“石尚存”展开描写,明里状物,暗中赞友,极有情致;尾联承“人亡”而生发,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哀悼。这篇悼念性的哀辞用诗歌形式写成,全诗只写遗物、遗事,平平叙来,感情真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与人俱贬,人亡(2)(1)尚存。

你自定州贬官到岭南,雪浪石因此与世不闻;而今你竟谢世而去,石却在故地留存。

却怜坚重质(3),不减浪花痕(4)

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的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

满酌中山酒(5),重添丈八盆(6)

我要像你当年酌酒赏石那样,把中山酒向杯中满斟;还要像你当年用大盆盛石那样,重新修治雪浪斋并添置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7),万里一招魂。

你终于不愿归北与亲人团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祸之心;我今只能在万里外的定州城,写此哀辞为亡友洒泪招魂。

注释

(1)石:指苏轼所收藏的一块墨石。

(2)人亡:指苏轼亡故。

(3)坚重质:指石质坚硬凝重。

(4)浪花痕:指墨石上的白色纹脉,如雪浪花留下的痕迹。

(5)中山酒:中山所产的酒。中山:定州的别称,在今河北省定县。

(6)丈八盆:苏轼盛石的盆。

(7)不归北:未能北归,苏轼当时在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并卒于此地。

创作背景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自儋州(今海南儋县)贬所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诗人九月得知苏轼病逝的噩耗,于是写下了这首睹物思人的哀辞。

拼音版

zhānāi

shírénbiǎnrénwángshíshàngcún

quèliánjiānzhòngzhìjiǎnlànghuāhén

mǎnzhuózhōngshānjiǔchóngtiānzhàngpén

gōngguīběiwànzhāohún

作者简介

张舜民

张舜民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北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二年(1087)除监察御史。徽宗朝,为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坐元祐党,贬商州。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著有《画墁录》及《画墁集》。《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