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菊》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贾探春所作菊花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总收,诗的前半首暗寓出探春在贾家渐见衰败之时离家出嫁,后半首则是进一步描写探春远嫁的情景。这首诗借描写残菊,暗示了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整首诗以各种悲伤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极度悲凉的氛围,预示着探春远嫁的悲剧命运。其中颈联用反衬的手法,借“雁阵”虽“迟”,尚有归期,反衬探春却无返家之日。
露凝霜重渐倾欹(1),宴赏才过小雪(2)时。
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
蒂有余香(3)金淡泊(4),枝无全叶翠离披(5)。
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
明岁秋风知再会(6),暂时分手莫相思。
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1)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2)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3)余香:实即“余瓣”,暗喻在这个贵族之家的荫佑下成长的那些美好的女孩子。
(4)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
(5)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6)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
《残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早已发觉家族暗藏的危机,但没有能力挽救家族,贾探春选题《残菊》,暗示家族将以残局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