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题淮山楼》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第一、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该词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
城上层楼(3)叠巘(4),城下清淮(5)古汴。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
举手揖吴云(6),人与暮天俱远。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
魂断,魂断,后夜松江(7)月满。
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1)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苏轼嫌其不雅,依后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更名《如梦令》。有单调、双调两体。苏轼词中用此调均为单调一体。
(2)淮山楼:在泗州治所临淮(其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淹没,陷入洪泽湖),即旧有的都梁台。
(3)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
(4)叠巘:重叠的山峰。
(5)清淮:清澈的淮河水。淮河为古代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入安徽,注入洪泽湖,下游自淮阴县与大运河会合。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由河南的旧郑州、开封至商邱县治南,改东南流经安徽的宿县、灵璧、泗县入淮河。现在已荒废,只有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6)吴云:吴地的云。这里指南方的天空。
(7)松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会合,再北上出吴淞口入海。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苏轼七月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十月,苏轼经过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苏轼首次经过,便稍事逗留以观览河山胜迹,后写下《如梦令·题淮山楼》该词。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