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苏轼 〔宋代〕 苏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为飘泊而“多病多愁”,一开始便是错误。下片劝慰友人,天涯沦落人,不妨放怀一笑。全词写得流利俊爽,而情意深长,旷达之中又含伤感,曲折细腻地表达了饯别时的复杂心情和长期宦游在外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分携(3)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5)。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上次的分别还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叹人生到处漂泊,就像浮萍一样。虽然偶尔会相聚,但终究朋友还是要离散各地。这多愁多病的身体,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发消瘦了。

尊前一笑休辞却(6)天涯同是伤沦落(7)故山犹负平生约(8)。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10)

这杯离别的酒不要推却了,你我都是辗转外郡之人,漂泊不定。虽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可我总是西望峨眉山,期盼着归隐的日子。

注释

(1)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元素:杨元素,名绘,四川绵竹人,苏轼的同乡和友人。

(3)分携:分别。

(4)萍漂泊: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

(5)离索:离群索居。《札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索:孤独。

(6)尊前一笑休辞却:意即不要推辞饮酒。

(7)天涯同是伤沦落:杨元素亦因不满王安石新法外放各地,故有此语,化自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8)故山犹负平生约:违背了归乡的素愿。故山,指故乡。平生约,早定下的归乡之愿。嘉祐五年(1060年)未出仕时,东坡就与老弟苏辙“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见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引》),至此十数年犹未践约,故云。白居易《寄王质夫》:“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9)峨眉:四川名山,代指作者与杨绘的家乡(杨是四川绵竹人)。

(10)归飞鹤:飞回故里之鹤。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自请外放,被任命为杭州通判。离开京城时,杨元素曾为其送行。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杨元素也被外迁到杭州做太守,成了苏轼的上司。同年十月,苏轼转任密州太守,杨元素被召回朝廷。两人同行至京口分手,苏轼作《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此词以送。

拼音版

zuìluò··shàngchéngyuán

fēnxiézuórénshēngdàochùpíngpiāoǒuránxiāngháisuǒduōbìngduōchóuxìncóngláicuò

zūnqiánxiàoxiūquètiāntóngshìshānglúnluòshānyóupíngshēngyuē西wàngéméichángxiànguīfēi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