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二首》是唐代诗人崔涂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这组首诗所咏的是失群的孤雁,借孤雁寄寓自己羁旅漂泊、孤独无依、愁闷迷茫的心境。第二首诗开篇即写群雁归尽,只留下孤雁独飞,突出“离群”的背景,颔联“相呼失”、“欲下迟”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孤雁失群后的仓皇与无助,颈联描写渚云暗度、冷月相随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孤雁所处的压抑与恐怖氛围,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孤雁的同情与担忧,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世路艰险的忧虑。全篇赋孤雁,“诗眼”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全诗情感真挚,凄婉动人,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几行(1)归塞尽(2),念尔独何之(3)。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4)雨相呼失(5),寒塘(6)欲下迟。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渚(7)云低暗度(8),关月(9)冷相随。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未必逢矰缴(10),孤(11)飞自可疑。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1)几行:几排(大雁)。
(2)归塞尽:全部回到塞上。归,回。塞,边塞。尽,完。
(3)念尔独何之:不知大雁独自飞向哪里。念,惦记,想。尔,你。独,独自。何之,倒装结构,到哪里。之,往,去。
(4)暮:傍晚。
(5)失:失群。
(6)寒塘:寒冷的池塘。
(7)渚:水中的小洲。
(8)度:度过,飞越。
(9)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
(10)矰缴:猎取飞鸟的工具。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11)孤:独自。
从第一首诗首句可知,此组诗可能是诗人流寓湖南时所作。诗人一生久容他乡,足迹遍历大江南北,漂泊不定,故以孤雁自喻而写下这组诗。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一个“行”字,一个“独”字,二者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是全篇的警策。孤雁呼寻伙伴,声音凄厉,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诗人将孤雁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这两者意境是颇为相似的。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令人担忧。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低”字和“冷”字用得好。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