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从名字比拟,后从姓比拟,始则由《杜秋娘诗》称赞杜牧文才,继而赞其武略,从积极的方面劝慰杜牧不要为年衰位卑而消极嗟叹,勉励杜牧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表现了诗人极为可贵的对朋友的真诚关切和关心国家大事的豁达襟怀。这首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气势非常轻快流畅,音调非常谐适流畅,全诗极富杜牧的清扬的特色,又具有李商隐蕴藉的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1)

杜牧司勋的字是牧之,一首《杜秋娘诗》就像清秋一样高远清新。

前身应是梁江总(2),名总还曾字总持。

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因为江总也是以“总持”为字以“总”为名。

心铁(3)已从(4)干镆(5)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心如铁石般坚定,胸存甲兵锋利就像干将莫邪剑刃,纵然鬓丝如霜雪垂肩也不必去伤叹悲吟。

汉江(6)远吊西江(7)水,羊祜(8)韦丹尽有碑。

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

注释

(1)杜秋诗:指杜牧的《杜秋娘诗》。

(2)江总: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仕梁、陈、隋三朝。因得名于梁。故诗称“梁江总”。

(3)心铁:指胸中自有武略。

(4)已从:已共。

(5)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

(6)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汉江”又转指杜牧。

(7)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诗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

(8)羊祜:晋人,任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他立碑,据说看到此碑的人都会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

创作背景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此诗写于大中三年(849)初在长安时。大中三年,李商隐三十七岁,为京兆府尹主管章奏,府尹说:“吾太尉之薨,有杜司勋之志,与子之奠文,二事为不朽。”(见《樊南乙集序》)李商隐对杜牧十分钦仰,因为杜不仅诗文好,而且议政论兵,有雄才大略。曾作《罪言》,提出削平河北藩镇,陈述用兵方略,并向李德裕上书,得到采纳。李商隐的想法与杜牧相同,他哭刘蕡,称赞杜牧,同情李德裕,倾向性非常明显。杜牧虽入居京职,然仍多叹老嗟卑、自伤不遇之慨,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盛赞其文武才略,对其表示关切与劝勉之情而作的。

拼音版

zèngxūnshísānyuánwài

xūnzhīqīngqiūshǒuqiūshī

qiánshēnyīngshìliángjiāngzǒngmíngzǒngháicéngzǒngchí

xīntiěcónggànbìnxiūtànxuěshuāngchuí

hànjiāngyuǎndiào西jiāngshuǐyángwéidānjǐnyǒubēi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