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上片写远赴朔方和亲友离别的情景,下片描写旅途景况。全词运用了多种意象,刻画出多个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隐含着词人对战争的厌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欲寄愁心朔雁边(2),西风浊酒惨离颜(3)。黄花时节碧云天。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

古戍(4)烽烟迷斥堠(5),夕阳村落解鞍鞯(6)。不知征战几人还。

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2)朔雁边:谓北方边地的大雁。

(3)惨离颜: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

(4)古戍: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筑有城堡、营垒、烽火台等。

(5)斥堠:放哨,此处代指边关哨所。

(6)解鞍鞯: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鞍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鞍子和托鞍的垫子。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词人赴梭龙勘察途中,任务紧急,身怀重任,又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为了抒发个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强烈的反战思想,作下《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此词。

拼音版

huànshā··chóuxīnshuòyànbiān

chóuxīnshuòyànbiān西fēngzhuójiǔcǎnyánhuánghuāshíjiéyúntiān

shùfēngyānchìhòuyángcūnluòjiěānjiānzhīzhēngzhànrénhái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