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元晦》是宋代诗人胡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作者钟情青山的青春不老;后两句写青山不老的原因,因经常有雨水洗去尘埃,其景致更加美好。全诗借景写意,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句灵动、流畅,有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幽人(2)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
隐居之人偏爱青山,钟情于青山,为的是青山常在,青春不老。
山中出云雨太虚(3),一洗尘埃山更好。
山中飘出云朵,天空落下雨点;洗去了尘埃之后,青山的景致更加美好。
(1)朱元晦:即朱熹。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江西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2)幽人:指隐居之人。
(3)太虚:天空。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朱熹年青时,曾写一首诗送他的老师胡宪赴京就职。诗云:“先生上去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胡宏看了诗以后,认为其人“庶几能有进”,但“其言有体而无用”。于是自己作了此诗。
此诗原录入《宋诗纪事》卷四五宋代胡宪名下,厉鹗未作详查,以致讹误。今人刘扬忠、王兆鹏等考察此诗实出自胡宏之手,胡宏《五峰集》卷一有《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其二即为此诗。此外,朱子《晦庵集》卷八一有《跋胡五峰诗》曰:“右衡山胡子诗也。”朱熹详述了自己于绍兴庚辰卧病山间,以诗抒怀,胡宏观其诗,赞其人,特为是诗以箴警之。此诗完成五年后,方由学者张钦夫转交朱熹。朱熹因以“叙其本末”,以示其“无忘胡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