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岑参 〔唐代〕 岑参

【其一】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其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篇作品记叙的是宴会的场面和醉后的归思。第一首诗前两句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后两句写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写出了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宴席间情景,后两句写醉后梦中归家,描写十分真切。这两首诗勾划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格调慷慨悲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其一】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二首·其一

酒泉(1)太守能剑舞,高堂(2)置酒夜击鼓。

酒泉太守持剑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间鼓声敲击。

胡笳(3)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胡茄一曲令人肝肠欲断,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

【其二】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二首·其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4)齐唱歌。

琵琶长笛曲曲互相应和,胡家儿女齐声唱起歌曲。

浑炙犁牛(5)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6)

全牛野驼烧好摆在桌上,交河美酒斟满金酒杯里。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7)归梦何。

三更醉后卧在军帐之中,梦中无法向那秦山归去!

注释

(1)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2)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3)胡笳:古代管乐器。

(4)胡雏:即胡儿。

(5)浑炙犁牛:浑:全。炙(zhì):烧烤。犁牛:杂色牛。

(6)叵罗:酒杯。

(7)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裁(757),岑参离开边塞东归。过酒泉,酒泉太守置酒相待,《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这篇作品即是记叙此次宴会之作。

文学赏析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这两篇作品记叙的是宴会的场面和醉后的归思。

这是一个富有边地特色的军中酒会。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紧接着两句写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全唐诗》将以上四句列作一首七言绝句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们可以勾划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这在这组诗中也起到笼罩的作用。

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宴席间情景。上两句从所闻方面写歌曲,下两句从所见方面写酒肴。乐器是“琵琶长笛”,歌者为“羌儿胡雏”,菜是“犁牛”“野驼”,酒为“交河美洒”,这一切可以看出主人的热情,宴席的高贵;而它们所点染的边塞情调又使归途中的诗人感触良多。这也为“醉”准备了条件,遂引出诗的最后两句。醉后吐真言,梦中见真情,诗的最后两句写醉后梦中归家,描写十分真切。用“无奈”写出归思之难以摆脱,也许这正是“座上相看泪如雨”的重要原因。

这两首诗写宴席场面,罗列边地物产以渲染边地情调;同时,把酒席场景的描绘与座上客人的感情交织起来,使诗歌情景交融。第二首诗最后两句直写乡思,显得十分深沉。这两首诗格调慷慨悲凉,从中可以看到戍边将士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