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公宅同咏竹》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诗的首两句说明诗人赞咏的是“半含箨”、“才出墙”的新竹;中间四句,着重写了新竹的色和香;诗的末两句从新竹可以长达云霄的角度,希望对新竹加以保护,“勿剪勿伐”。全诗以动驭静,结合作者生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写竹,选择了不同生长期的特征,显现出不同环境中竹的风韵。
绿竹半含箨(2),新梢才出墙。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色侵书帙(3)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雨洗娟娟(4)净,风吹细细香。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但(5)令无翦(6)伐,会见拂云长。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1)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2)含箨:包有笋壳。箨(tuò):笋壳。
(3)书帙:书套。帙(zhì):包书的布套。
(4)娟娟:美好。
(5)但:只。
(6)翦:同剪。
这是广德二年(764年)秋天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与《严郑公阶下新松》作于同时,当时杜甫在严武的节度使府中任职,杜甫希望严武培植自己,因而作《严郑公宅同咏竹》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