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主要记述西施入吴以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之事;后两句则赞美西施以身报国、功成身退的崇高品德。全诗立意新颖而语言含蓄,不但反映出诗人的独特见解,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西施形象。
苎萝山(2)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3)上春。
本是苎萝山下的像花一样的少女,却在吴王的姑苏台上占得头筹。
一笑不能忘敌国(4),五湖(5)何处有功臣(6)。
虽有欢笑却始终不忘国仇家恨,灭吴而身退后隐遁不知何处。
(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苎萝山:地名,位于浙江诸暨。
(3)姑苏台:台名,亦作“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遗址即今灵岩山。
(4)敌国:此处指吴国。
(5)五湖:源见“范蠡扁舟”。指隐遁之所。
(6)功臣:此指范蠡。
西施的事迹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等史籍。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传说吴亡后她随范蠡隐身江湖,后来西施故事被不断丰富,她便成了执行勾践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且说吴国灭亡是由于她的原因,于是西施在一些人心里成了反攻复国的英雄。崔道融感慨于此,而作诗咏之。诗人一共写过两首咏西施的诗,即《西施滩》和这首《西施》。此诗是在前诗的立意之上,结合相关的民间传说而成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