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句写黄州的环境,次句写黄州的地理位置,是个人抒情。三、四句写决定终老黄州,三句言终老的物质准备,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为自己的终老创造了政治条件。五、六句承“终老计”,谓对终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末二句继续表达上二句没有表达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开放。这里说的梅花再开,也隐隐约约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愈觉感情沉厚。
乱山环合(1)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2)。
乱山回环在我的住所,江水侵袭着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五亩(3)渐成终老计(4),九重新扫旧巢痕。
渐渐置下五亩薄薄的田宅,终老此地的打算可以完成。朝廷近来实行新的举措,扫除了我昔日栖身的窠巢不留旧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5)?已觉来多钓石(6)温。
水上沙鸥岂止是见惯我的身影,早就和我相熟亲近十分,来到江边岁月已多,垂钓的石台也被我坐温。
长与东风(7)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我与东风订好了寻春的盟约,让梅花再度开放返回玉体香魂。
(1)环合:环绕。
(2)尽处村:尽头荒远的村子。
(3)五亩:《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苏轼《南堂》五首其四云:“稚子新畦五亩蔬”,此指苏轼在黄州所垦殖的东坡田地和建造的临皋亭南堂、雪堂等住宅。
(4)终老计:终老的计划。
(5)沙鸥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此化用其典,谓甘心退隐忘掉机心。
(6)钓石:垂钓时坐着的石头。
(7)东风:暗指君王。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这首诗作于1083年(元丰六年),此时苏轼在黄州。苏轼在1081年(元丰四年),作《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1082年(元丰五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年作此诗,仍用前韵,称“复出东门”,指上一次正月二十日出东门寻春,这年再出东门寻春,在寻春里有希望朝廷再起用他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