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五言律诗,首联写作者自己与吴远游有异好同功,颔联写作者责己及为苏轼鸣不平,颈联写作者与苏轼遭遇、心神、厚谊,尾联写作者托吴寄言苏轼:此生对君海枯石烂不变心。全诗语言质朴,四用杜诗而不露痕迹。风格凝重,感情慷慨而不流于粗豪。其中“百年”一联,虚实结合,用事切题,可称全篇的警策。
闻名欣识面,异好(3)有同功(4)。
早就听到你的大名,很高兴和你见面,虽然我们各有所好,却同样倾慕苏公。
我亦惭吾子,人谁怨此公(5)?
深感惭愧啊,我无力和你同去拜谒,这世间还有谁会这样敬仰一代文雄。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想来这位老人如今已经是霜鬓白发,关山万里遮不住秋风送我心会神同。
为说任安(6)在,依然一秃翁(7)。
请转告他,卫大将军门下任安还在,我依旧是他当年见过面的清贫老翁。
(1)吴先生:吴复古,道士。
(2)谒:进见。般用于下对上。
(3)异好:指吴复古学道,与作者不同。
(4)同功:指彼此都仰慕苏轼。
(5)此公:指苏轼。
(6)任安:汉代大将军卫青权势衰落,霍去病权势大增。原卫青门下的故旧门客大多奔赴霍去病处求官,惟独任安不肯去。
(7)秃翁:作者自谓。
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坐元祐党籍,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贬居惠州(今属广东)。陈师道也受党祸牵连,被撤了颍州教授。时有道人吴远游欲到惠州探望苏轼,师道作此诗以通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