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的秋海棠经夜雨后,娇艳地开放。下片追怀往昔,描绘令人怀念往日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的凄苦之情。全词表达了乡关客愁,柔肠寸断的心情。通篇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拿捏得当,十分自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1)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2)。可怜寂寞粉墙(3)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5)

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6)旧欢(7)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落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

(1)六曲阑干:指代亭园。

(2)娇慵: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

(3)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

(4)裙衩: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

(5)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6)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

(7)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秋海棠花已开,离愁别绪顿时涌上心头。作者由此花而赋此词,表达了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

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liùlángānsān

liùlángàngānqiànshuíjiāoyōngliánfěnqiángdōngfēnqúnchà绿yóuguǒlèixiāohóng

céngbìnbiānxiéluòxiàbànchuángliángyuèxīngsōngjiùhuānzàimènghúnzhōngránchángduàngèngqiūfē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