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归不得》是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先以听觉去构筑想象,词人与鸟儿“同是天涯沦落人”,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那呜咽的笛声如泣如诉,一定是远处关山之下戍边将士思归的心曲,战马怀念故土的感情亦非常深沉;下片写思“君之情”,形象地写出词人深重如云的哀愁。这首词缥缈、清虚,流溢着一种奇幻的美,又把词人所要表达的切肤之痛推上无以复加的境地。
归不得,一夜林乌头白(1)。落月关山何处笛?马嘶还向北。
君王呵,欲归归不得。虽然林间的乌鸦头羽,已经一夜变白。伴随关山落月的,是何处哀怨的长笛?连嘶鸣的征马,也朝向关山以北。
鱼雁(2)沉沉(3)江国,不忍闻君消息。恨不奋飞生六翼,乱云愁似幂。
江南沉沉书信断绝,仿佛上苍知道我,不忍心听到君王落魄的消息。但我心里,却恨不能生出奋飞的双翼。纷乱的愁云,宛如复盖大地的巨幂。
(1)林乌头白:喻事情难以实现。
(2)鱼雁:代指书信。鱼、雁均可传书。
(3)沉沉:谓音信不通。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忌恨。九月二十日,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捕杀谭嗣同等“帝派”。“百日维新”遂因“戊戌政变”而宣告失败。郑文焯不满于政局的腐败,于1900年前后,写下这三首《谒金门》词。本首词是其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