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本师归范阳

韩愈 〔唐代〕 韩愈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

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

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

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

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

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

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

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

蜂蝉碎锦缬,绿池披菡萏。

芝英擢荒榛,孤翮起连菼。

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

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

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

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

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颔。

念当委我去,雪霜刻以憯。

狞飙搅空衢,天地与顿撼。

勉率吐歌诗,慰女别后览。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无本师归范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韩愈创作的亲身体验和对贾岛诗的深入理解,指出其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风格,说明由怪奇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给予很高的评价,表现了他们既是师生,又是知己的深厚友情。全诗离情凄惨,甚为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无本于为文(3)身大不及胆(4)

贾岛写文章,文胆大过身。

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5)

我曾让他撰写难题,他却无所畏惧大胆抒发。

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6)

他的用词大胆险峻,就像冒险去戏弄蛟龙的角牙,电光火石之间就想要用手抓住它。

众鬼囚大幽(7)下觑袭玄窞(8)

他的诗境荒凉枯寂,就像众鬼被囚禁在幽暗当中,伺机准备扑向黑暗的深渊。

天阳(9)(10)四海,注视首不(11)

天上的阳光照耀着四海,贾岛文章的选题敢于触及别人不愿触及的领域,就像有人敢于注视强烈的阳光而不低头回避。

鲸鹏相(12)窣,两举快一(13)

贾岛的文章气势磅礴,仿佛鲸鱼钻出水面,大鹏搏击长空,就像吃了一顿盛宴那般痛快。

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14)

贾岛的文章为什么能达到这样惊人的成就呢?是因为他的水平已超越了暗昧不明的境界。

狂词(15)(16)滂葩(17)低昂(18)(19)舒惨(20)

狂放的词句气势澎湃,文章的起伏有舒畅也有凄凉。

奸穷怪变得(21),往往造平澹(22)

奇伟诡怪中构思诗句,而最终又达到平淡的境界。

蜂蝉碎锦缬(23)绿池披菡萏(24)

贾岛的诗句就像风中的鸣蝉被吹碎了锦绣般的薄翼,又像碧绿的池塘中布满红艳的荷花。

芝英擢荒榛(25)孤翮起连菼(26)

又像是灵芝草从荒草中突兀而起,孤独的鸟儿从荻苇中倏忽飞出。

家住幽都远(27),未识(28)先感。

贾岛的家住在遥远的幽州,还没有见到他就先感受到他的气势。

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29)

贾岛来拜访求教于我,我又有什么能耐传授他呢?就好比因菖蒲气味好闻就去吃菖蒲腌制的咸菜。

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30)

元和六年春季我与贾岛在洛阳初识,当时桃树枝头正缀挂着红米粒般的萌芽。

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

后来他又来长安里拜访我,十一月的时候他与我道别。

老懒无斗心(31)久不事铅椠(32)

我已经年老懒散失去了斗志,很久都没有动笔写作了。

欲以金帛酬,举室(33)顑颔(34)

我很想用金帛来酬答他,但自己也常常陷入饥饿之中。

念当委我去(35)雪霜刻以憯(36)

想起他就要离我而去,就像霜雪刺入肌骨那样痛心。

狞飙(37)空衢(38),天地与顿撼(39)

狂风在空中呼啸,天地也随着摇晃起来。

勉率(40)吐歌诗,慰女别后览。

我勉强写下了这首诗,让你能在离别之后可以随时浏览。

注释

(1)无本师:贾岛(779—843),韩门弟子。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和尚),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而卒。

(2)范阳:范阳郡,天宝元年,更名蓟州渔阳郡。今属北京。

(3)为文:作诗,借“有韵为文,无韵为笔”之意。

(4)身大不及胆:即胆大包身。

(5)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贾岛《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韩愈之意。

(6)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蛟龙舞角磨牙虽然厉害,然贾岛为文胆大,不假思索就把它搜敛在手里。弄角牙:摆弄角牙,即成语张牙舞爪。揽:收敛。

(7)大幽:地下极深极黑的地方,指地狱。

(8)下觑袭玄窞:承上谓贾岛诗胆大,敢捕捉大鬼于幽暗之中。觑(qù):窥伺。此谓向下瞧。袭:入进。玄窞(dàn):黑暗幽深的洞穴。

(9)天阳:太阳。

(10)熙:照耀、暴晒。

(11)颔:低头、点头。

(12)摩:指鹏高飞可摩天。

(13)啖:吞食。以上八句连用比喻,都是形容贾岛为文胆大,敢于揽龙缚蛟,下穴探鬼,仰观太阳不眨眼,鲸鱼鹏鸟一齐吞。

(14)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此二句承上对贾诗艺术的评价,虽然未必达到那样境界,却也摆脱了暗淡衰煞的状态。在韩公看来贾岛诗艺已能做到狂放洒脱,怪奇清新。黯黜(àndǎn):暗淡不明貌。

(15)狂词:狂放不羁之词。

(16)肆:极、尽。

(17)滂葩:形容蕴含丰富而文辞华美。

(18)低昂:指音调的抑扬高低。

(19)见:同现(xiàn),表现、显示。

(20)舒惨:乐与悲,欢乐与忧伤。

(21)奸穷怪变得:谓贾岛诗得之于奸穷怪变,即以巧思、苦吟新创获得了成功。奸:巧思。穷:苦吟。怪:创造。得:获得成功。

(22)造平澹:达到平澹的境界。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精语坡公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澹淡。”

(23)蜂蝉碎锦缬:此句谓贾诗如蝉翼那样绚烂锦绣。风蝉:或作蜂蝉、蝉翼、绛洋,均有道理,今从诸本作风蝉。锦缬(xié):印染花纹的丝织品,即彩绸与彩丝。蝉翼文如锦缬,风吹则碎色彩披离。

(24)绿池披菡萏:此句谓,贾诗如荷花那样清丽淡雅。披:散开。或作垤、坏、低,皆非是。菡萏:荷花,又称水芙蓉。

(25)芝英擢荒榛:此句谓,香草从荒草荆棘中长出。芝英:灵芝,瑞草。芝英比贾岛。擢:提拔、选拔。荒蓁(zhēn):蓁通榛,荆棘丛。

(26)孤翮起连菼:此句谓,孤鸟从芦荻中飞起。孤翮(hé):孤鸟,即独自高飞的鸟,比贾岛。翮:本指羽毛中间的硬管,即毛羽之茎,泛指鸟的翅膀,代鸟。菼(tǎn):芦荻。

(27)家住幽都远:此句谓,未曾认识贾岛,就已经为他的精神所感发。幽都:指贾鸟故里范阳。北为幽,南曰明,朔方在北故称幽。

(28)气:此指人的精神状态。

(29)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此二句谓贾岛看重自己来进谒,无异于嗜菖蒲蕉,是背俗的嗜好,乃谦词。昌歜(chù):植物名,即菖蒲。菖蒲殖,用蒲根切制成的盐菜。

(30)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此二句谓我与贾岛始见于洛阳桃始著花的春天。糁(sǎn):小米粒,泛指散粒状的东西,如玉米糁。此指桃树枝上的花蕾。缀红糁:桃树枝上张满了花蕾。

(31)斗心:斗胜或进取之心。

(32)久不事铅椠:此承上句,谓人老心懒无进取之志,已久不写文章了。事:从事。铅椠(qiàn):笔札。古人以铅为刀(笔)为写字工具椠:书写用的木片。

(33)举室:全家。

(34)顑颔:因饥饿而面色枯槁貌。

(35)委我去:别我而去。委:舍弃也。

(36)雪霜刻以憯:以雪霜的严寒凛冽形容分别时的凄惨心情。刻以:刻而。刻,形容寒风如刀刺肤。懵(cǎn),通惨。

(37)狞飙:狂风。狞:凶猛,如狰狞。

(38)空衢:天衢,作天空解。或谓京城街道解亦通,不若作天空解贴切。

(39)顿撼:承上句谓狂风霎时使天地动摇起来了。

(40)勉率:勉强为之。指“吐歌诗”,即吟诗。

(41)尉女:即慰汝。

创作背景

《送无本师归范阳》这首五古送别诗,元和六年(811)冬写于长安,时韩愈任尚书职方员外郎。题下原注:“即贾岛也。”贾岛早年出家当和尚,法名无本。慕韩愈文名,千里相投,向他学诗。后听韩愈劝告,还俗举进士不第,官止长江主簿。其诗多寒苦之辞,荒寂之境,诗风近乎“韩门”,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艺术上贾岛肯下苦吟功夫,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句,但由奇险趋僻涩,成就不如韩愈。

从贾岛《携新文途中成诗》推知,其自幽州携所作诗文来京城谒韩愈未见,见张籍后赴洛。元和六年(811)春遂从韩愈游,故有“始见洛阳春,桃花缀红糁”句。是年秋韩愈迁职方,贾岛随韩愈入京。十一月告归范阳,韩愈作诗送行,在长安。韩、贾交游期间,贾向韩学习诗文,切磋琢磨,韩愈不但对贾岛的诗有深刻了解,也建立了深厚感情。

文学赏析

《送无本师归范阳》这首送别诗中,韩愈认为最值得怀念的是贾岛对于诗歌的刻意追求,因而总结其创作经验,并大力加以颂扬。人们常说韩愈傲慢,这只是一面;提携青年,奖掖后进,态度谦逊得很,这是他的另一面。当时他的官位不高,却是执掌文坛牛耳的风云人物,而贾岛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人物。但他却慧眼识英雄,对这个三十出头的青年诗人推崇备至。他平生报斥佛老,为什么又与和尚诗人交朋友呢?其实,这就是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所说的“爱僧辟佛”的意思。他是从政治上思想上批判佛老的,而对具体的和尚道士,特别是其中有才华有个性的人物,他却广泛交往,相互切磋。从他对贾岛的态度,也可看出他的胸襟还是比较开阔的。

诗分三段。开篇二十二句是第一段,从贾岛“为文”说起,以形象的比喻、夸张的形容,具体总结其创作经验,并热情地颂扬其成就。“家住幽都远”以下十二句是第二段,其中“家住”“气感”二句是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以下畅叙二人交往情谊。最后六句是第三段,由情谊自然转到送别与怀念。“勉率吐歌诗,尉女别后览”,篇末之赠诗与开篇之“为文”遥相呼应,气势通畅,脉络一贯。“别后览”的结语?到好处,颇耐咀嚼回味,被送者与读者“览后”感想如何?效果可以想象。诗的第一段写得奇诡万状,非常精彩。开篇的“身大不及胆”云云,从创作需要胆识入手,写得气概非凡。在创作中,缺乏胆识就会畏缩不前,或是人云亦云,作品缺乏个性,当然也读不到创作性了。诗人要有胆识,才有可能进行创新。这两句具体说的虽是贾岛,但实际上是文学创作规律的总结。韩愈认为,诗人具有异样识力,自会化为异样笔力,以成高深之造诣。“吾尝示之难”以下十句蝉联一气,只是称赞诗人的胆气。上天揽蛟龙,地狱探鬼穴,一口气就能吞下长鲸与大鹏,所以说是“勇往无不敢”。想象的丰富、形象的奇诡、声势的壮阔,确是未经人道之语。而后“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二句,更是全诗之“眼”,可说是精华中之精华。所谓“奸”,是巧于构思;“穷”,穷极其工;“变”,变化创新;“怪”奇特不凡。但无论怎样奇诡雄放,最后仍然归于渐近自然“平淡”之境。这样的“平淡”来自与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气锤百炼,是诗歌艺术的上乘佳境,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贾岛之诗是否够得上韩愈的称赞,还可进一步讨论。但用来说明韩诗的风格与成就,则更加合适。旧注引余瑒云:“凡昌黎先生论文诸作,极有关系,其中次第,俱从亲身历过,故能言其甘苦亲切乃尔。”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