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纳兰对友人的生活情趣和风度的赞美。下片表达纳兰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全文多处用典,却明白如话。既有赞美友人的豁达之心,又能坦言自身对隐居无限向往,可谓一词双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林下(2)闺房世罕俦(3)偕隐(4)足风流。今来忍见(5)鹤孤(6)华表(7),人远罗浮(8)

无论是谢遏之姊的山林田野隐居之处,还是张玄之妹的闺秀之态,两种都是无与伦比的风采。能与拥有这种风采的女子一同隐居,当然是莫大的荣幸,如今要怎样面对她的离世呢?

中年定不禁哀乐(9)其奈(10)忆曾游。浣花(11)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

人到中年,心逐渐脆弱,禁不起太多悲哀,尤其是今天旧地重游,想起当初和她到此游玩的种快乐来。细雨润湿花枝,夕阳下有人采摘菱角,我不忍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想要离去,却又恋恋不舍。

注释

(1)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2)林下:本指山林田野隐居之处,但这里则含有“林下风气”之意。

(3)罕俦:无可匹敌。

(4)偕隐:一同隐居,诗词中多指夫妻同归故里。

(5)忍见:看见。忍,通“认”,认识。

(6)鹤孤:像仙鹤一样孤傲。因鹤高飞于云天,故古人谓其清高孤傲。

(7)华表:古代宫殿或陵墓前立的石柱。这里指房屋外部的华美的装饰。

(8)罗浮:罗浮山,在广东省东江北岸。晋葛洪曾在此修道,又传说隋赵师雄在此山蒙遇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多以此典咏梅。这里则是借指往日荣华之事。

(9)中年定不禁哀乐: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这里指人到中年,心逐渐脆弱,禁不起太多悲哀。

(10)其奈:怎奈,无奈。

(11)浣花:本指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杜甫曾居此,但此处恐指“浣衣”之事。

创作背景

作词时,卢氏已经逝去多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容若重游山野,心有万千感慨而作《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此篇。

文学赏析

上片写纳兰对友人的生活情趣和风度的赞美。“林下闺房世罕俦”,这两句谓友人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适。后一句“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则大量用典,先是有“忍见”,再有“鹤孤华表”,取鹤生性孤高的特点,词中意为远隔世事,居住在这装饰华美清丽的房子里,用“罗浮”,意指往日荣华。所以,纳兰如今亲眼目睹友人隐居仙境,风景撩人,看见友人住在这华美的房子里,远离尘世的浮躁虚名,安宁闲适,着实是艳羡不已。友人的生活情趣和风度,叫纳兰敬佩又羡慕,赞美之词发自肺腑,仿佛远罗浮的田园风光,他也能沾点光来。

下片表达纳兰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到中年的时候,纳兰肯定会因为自己曾经来到过这么美丽的地方而禁不住悲伤起来。同时,纳兰又会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因为在这里有过美好的回忆。“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浣花”“微雨”“采菱”“斜日”,都是生动的自然景致,一派田园安详的美好乐土之态。最后,词人发出感叹:“欲去还留。”这耕种之福,直叫人嫉妒不已,怎么也看不够。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这首词既有赞美友人的豁达之心,又能坦言自身对隐居无限向往,可谓一词双关。字里行间,纳兰表露了对退隐凡尘。隐居林下生活的向往,也无意倾吐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