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早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时节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以后的抑郁消沉情绪。可谓是以美景衬托忧郁而越发忧郁。诗人紧紧扣住一个“早”字铺写南湖春色。“乱点碎红”说明山杏是早发的;“平铺新绿”说明水苹是刚绿的。早春犹寒、空气潮润,白雁翅重只能低飞,黄鹂舌涩仅是微啼。写植物是静景,写禽鸟是动态,动静相宜,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图。
风回(1)云断(2)雨初晴,返照(3)湖边暖复明。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乱(4)点碎红(5)山杏发(6),平铺新绿水蘋(7)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翅低(8)白雁(9)飞仍重,舌涩(10)黄鹂(11)语未成。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道(12)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1)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2)云断:云被风吹散。
(3)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4)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5)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6)发:开花。
(7)水蘋:水上浮苹。
(8)翅低:飞得很低。
(9)白雁:湖边的白鸥。
(10)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11)黄鹂:黄莺。
(12)不道:不是说。
《南湖早春》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因而诗中在写出美好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贬官远方的抑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