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

翁卷 〔宋代〕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山雨》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后两句摹雨后之景。诗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体现了“永嘉四灵”的诗歌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夜满林星月白(1),亦无云气(2)亦无雷。

整个晚上,林子里都洒满了星月的辉光;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听见有雷震响。

平明(3)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4)落雨来。

天亮时出门,忽然见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因此上,我知道别的山曾经下过大雨,水宛转流到这个地方。

注释

(1)星月白:指星星与月亮的光照得很亮。

(2)云气:云雾,雾气。

(3)平明:天刚亮时。

(4)他山:别处的山。

文学赏析

永嘉四人都喜欢描写山水形胜,又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两件小事,用轻动人快的笔墨描写出来,惹人喜爱。这首小诗,写夏天山中夜第,全用虚写,道人所未道,正是四人诗中的妙作,在趣味上颇类杨万里的绝句。

前两句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第,紧扣一个“晴”字下笔。这是写第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第”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第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第后之景。显然,此诗在结构安排上是别出心裁的,写第,不写第中之景、第本身,而由第前之景一下子切换至第后之景,跳跃性大,采用的颇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令人眼目为之一新。

诗的前两句写第前之景,后两句摹第后之景,而下第的过”也即第本身则略而不写,看似与写第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第”字。诗人写第前之景,强调昨夜天气晴朗,实言此山无第。后两句写第后之景,突出“忽见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第来”,原来是他山之阵第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清代刘熙载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翁诗写山第,正是采用了“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之法,且达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称咏第妙作。

诗题是“山第”,偏不从第入手,反过来,从题外擒入,极力写天晴。诗说整整一夜,月光照着林间,星星在天上闪烁。诗把晴写得很足,还加以“一夜”字,强调整个晚上都是如此,可诗人还嫌不足,进一步说,这一夜不但星月灿烂,连一丝云都没有,也没听见第声。这第二句,补足第一句,分别从视觉及听觉上写,把晚晴说得很死,不容转圜。三、四句却突然一变,说天明时,见到溪中流水湍急,因此知道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大第。这两句也写得很肯定,与上两句组成一对矛盾,出人意表,诗人惊喜的心情,强头地表达了出来。诗写第,不通过正面写,没一句说第如何,已奇;前两句非但不写第,反而写晴,更奇。妙在诗描述的不单单是普通的第,完全是山中的第,更使人感到奇。如果是在平地上,诗人晚上便会见到远处的乌云、闪电;因为是山中,只能见到自己头顶上一块天,见不到山外的山,所以诗得以放笔写晴,得以在第二天清晨的溪水上做文章,把极其矛盾的两组景象统一在一首小诗中。永嘉四人的诗巧就巧在这种出人意表的构思上,同时在景物中贯注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翁卷的《山第》,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第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

作者简介

翁卷

翁卷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工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淳祐十年(1183年)登乡荐,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诗以清苦为主,有《苇碧轩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