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庭度陇思家》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关中,西行轮台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深刻矛盾。诗人明知路途遥远,家信渐疏,却仍幻想鹦鹉能代传家书,这种荒诞的想象反衬出他内心深切的思乡与无奈。全诗不假雕琢,感情真挚,构思巧妙,韵味深长。
西向轮台(3)万里余(4),也知乡信日应疏。
踏上西赴轮台的万里征程,自己也知家信会日渐稀疏。
陇山鹦鹉(5)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6)。
陇山的鹦鹉可以学人说话,快告知家人多多寄来音书。
(1)北庭:唐代方镇名,为唐代六都护府之一。武则天长安三年(702)置北庭都护府,属陇右道,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以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
(2)陇:陇山,又名陇坻、陇坂,六盘山南段的别称,但约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3)轮台:地名,土名玉古尔(或布古尔),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米泉县。这里指北庭。北庭都护驻庭州,庭州领三县,其一为轮台县。岑参诗中“轮台”均指北庭,而非轮台县。
(4)万里余:极言其远,实约五千七百里。
(5)陇山鹦鹉:亦称陇禽、陇鸟、陇客。相传陇山上多鹦鹉,善学人语,十分乖巧。
(6)数寄书:频寄书信。数,频频,屡次。
唐天宝十三载(754),唐大将封常清受命为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于是诗人二次出塞。《赴北庭度陇思家》此诗当为诗人奉调赴北庭时途经六盘山写的一首怀乡思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