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大风》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江浪之大;颔联一写感受,一写实景;颈联写江中情景,从各方面描绘渡江大风;尾联抒写诗人于孤舟即将靠岸时的愉悦心情。全诗真实、自然地把渡江的情状描绘得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水怒(2)如山立(3),孤篷(4)我独行。
大风激起的怒涛像山峰一般耸立,孤船横渡大江仅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身子好像坐在龙背上,浪花与船帆一样平。
缆(5)系(6)地无所(7),鼍(8)鸣窗有声。
缆绳系地无处所,窗外的风浪声有如鼍鸣。
金(9)焦(10)知客至,出郭(11)相远迎。
镇江的金山焦山知道有客人将到,走出城外远远地来相迎。
(1)江:指长江。
(2)水怒:指被大风激起的怒涛。
(3)如山立:像山峰一般涌起。
(4)篷:船帆,此指船。
(5)缆:拴船用的铁索或粗绳。
(6)系:打结,拴扣。
(7)无所:即无处。
(8)鼍:即扬子鳄,一名鼍龙,又名猪婆龙,体长六尺至丈余,四足,其皮坚牢,可作鼓面,称鼍鼓。又鼍能鸣,声如鼓。此处形容风涛相激之声。
(9)金:金山,在江苏镇江市西北,原在大江中,清末因江沙淤积,遂与南岸相连。
(10)焦:焦山,在镇江东北江心。金焦两山遥相对峙。
(11)郭:城郭,外城墙。
《渡江大风》此诗在《小仓山房诗集》中列在庚寅、辛卯之年,即乾隆三十五、六年(1770、1771年),袁枚五十五、六岁时。他告别仕途已二十多年,寓居随园,过着优裕闲适的生活,经常出外旅游,来往于苏、杭、天台、雁荡等地,遍历东南山水佳处。这首五律,是他过江至镇江时所作,写大风中孤舟渡江的情景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