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苏轼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以议论为诗的代表作品。前半篇评论了历代书法家的成就与特点,并对杜甫“评书贵瘦硬”的看法表示不予认同。诗人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主张书法艺术应重视各种不同风格的发扬,表现了他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以及对艺术广采博收、如百川纳海的阔大胸怀。后半篇对友人的好古博雅极力揄扬,同时点明“墨妙亭”修建的由来与作用,点明友人求诗题咏的主旨。篇末特别发表了人生固然短促,艺术却能永世长存的宝贵见解。这首诗的精彩处在于深含文化底蕴,于议论风生中发精辟见解,给人以启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兰亭茧纸入昭陵(2)世间遗迹(3)龙腾(4)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公(5)变法(6)出新意,细筋入骨(7)如秋鹰。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徐家父子(8)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9)

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传刻典刑在(10),千载笔法留阳冰(11)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12),此论未公吾不凭。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13)飞燕(14)谁敢憎。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

吴兴太守(15)真好古,购买断缺(16)缣缯(17)

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

龟趺(18)入座(19)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20)

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21),胜事传说夸友朋。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22)溪藤(23)

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24)

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注释

(1)孙莘老: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熙宁二年(1069)召知谏院、审官院。四年,徙知湖州。苏轼好友。

(2)兰亭茧纸入昭陵:谓唐太宗最喜爱王羲之的字,以《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兰亭,指东晋大书家王羲之《兰亭集序》写本。茧纸,为蚕茧做成、晋代习用的一种纸。昭陵,唐太宗陵墓。

(3)世间遗迹:指王羲之的书法遗迹,如《兰亭集序》拓本。唐太宗曾以兰亭拓本分赐贵族、近臣。

(4)龙腾:梁武帝评王羲之字云:“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阁。”

(5)颜公:颜真卿,唐代大书家。

(6)变法:谓变更书法。颜善正、草书,笔力雄浑沉着,为世所宝,称“颜体”。

(7)细筋入骨:谓颜公书法笔力雄健。古人论书法,注重“多骨微肉”,表现笔力,谓之“筋书”。

(8)徐家父子:唐代大书家徐峤之、徐浩父子,浩名尤著。

(9)藏棱:此谓笔势朴劲而不露锋芒。

(10)峄山传刻典刑在: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曾登峄山刻石纪功,石刻文为李斯所写。峄(yì)山,即邹山,在山东邹城市东南。又名邹峄山、邾峄山。典刑:即“典型”。刑,通“型”。

(11)阳冰:唐代大书家李阳冰,善小篆,其书专学秦石刻字体。

(12)杜陵评书贵瘦硬: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书贵瘦硬方通神。”杜陵,杜甫自称“杜陵野老”。

(13)玉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腴。

(14)飞燕:汉成帝皇后,体纤瘦。

(15)吴兴太守:吴兴,即湖州。这时孙觉守湖州,所以这样的称呼。

(16)断缺:指断碑残石。

(17)缣缯:丝帛之类,此处借指钱财。

(18)龟趺:龟形的碑座。

(19)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以为装饰。

(20)登登:指拓碑的声音。

(21)奇踪散出走吴越:谓孙觉以拓片遍赠友人。

(22)栗尾:笔名,以鼬鼠毛所制成的笔,即所谓“狼毫”。

(23)溪藤:纸名,以剡溪所产古藤制造而成,称剡纸或剡藤。

(24)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刘禹锡《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有“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尤虎腾”句,并说“恨不同时便伏膺”。此用其意。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所作两首玄都观诗均自称刘郎。贺监,唐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也称贺监。服膺,牢记胸中,衷心信服。《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的友人孙觉建亭于吴兴府第中,以收藏古碑刻法帖,命名为“墨妙亭”,同时向苏轼求诗题咏。时诗人任杭州通判,作《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此诗并亲手书写以赠孙觉。

拼音版

sūnshēnlǎoqiúmiàotíngshī

lántíngjiǎnzhǐzhāolíngshìjiānyóulóngténg

yángōngbiànchūxīnjīnqiūyīng

jiāxiùjuéwàichūzhōngcángléng

shānchuándiǎnxíngzàiqiānzǎiliúyángbīng

língpíngshūguìshòuyìnglùnwèigōngpíng

duǎnchángféishòuyǒutàihuánfēiyànshuígǎnzēng

xīngtàishǒuzhēnhàogòumǎiduànquēhuījiānzēng

guīzuòchīyǐnkōngzhāizhòujìngwéndēngdēng

zōngsànchūzǒuyuèshèngshìchuánshuōkuāyǒupéng

shūláishīyàoxiěwèiwěishūténg

hòuláishìjīnyóushìguòyǎnbǎiniánfēngdēng

niánliúlángjiānháidàotóngshíyī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