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李白 〔唐代〕 李白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途中所创作的诗篇,此诗及其小序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张谓等人游沔州城南莲花湖的经过与感受,并交代了为莲花湖改名的因由。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内涵深广,格调高阔,显示出诗人傲岸的个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1)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2)

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3)俱。

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注释

(1)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2)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3)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创作背景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当时李白流放夜郎。乾元元年,在今湖北武汉停留时遇到了老朋友张谓。当时张谓以天子使臣的身份出临夏口,地方长官沔州刺史杜公、汉阳县令王公,作东道主,一同欢宴沔州城南湖中。此诗就作于此时。

拼音版

fànmiǎnzhōuchéngnánlángguān

zhānggōngduōxìnggòngfànmiǎnchéng

dāngshíqiūyuèhǎojiǎnchāngdōu

zuòzuìqīngguāngwèihuānlái

lángguānàishuǐyīnhàolángguān

fēngliúruòwèijiǎnmíngshān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