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杜甫 〔唐代〕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气氛,融入作者深沉的哀痛之感,含蓄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清秋望不极,迢遰(1)曾阴(2)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远水(3)天净(4),孤城隐雾深。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叶稀风更落,山(5)日初沉。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独鹤归何晚(6)昏鸦(7)已满林。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1)迢遰:即迢递,遥远貌。

(2)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3)兼:连着。

(4)天净:天空明净。

(5)迥:远。

(6)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7)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创作背景

《野望》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拼音版

wàng

qīngqiūwàngtiáocéngyīn

yuǎnshuǐjiāntiānjìngchéngyǐnshēn

fēnggèngluòshānjiǒngchūchén

guīwǎnhūnmǎnlí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