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鹊桥仙·夜闻杜鹃》是宋代词人陆游的所作的一首词,词作围绕“夜闻杜鹃”,以叙述的口吻,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和氛围,突出词人宦游生活中的孤独愁绪。整首词深沉凝重,凄切悲凉。
茅檐人静,蓬窗(1)灯暗,春晚(2)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3)。
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4)飞去。故山(5)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6)!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1)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
(2)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3)杜宇:即杜鹃。
(4)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
(5)故山:故乡的山林,即故乡。
(6)羁旅:寄居他乡。羁,停留。
《鹊桥仙·夜闻杜鹃》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