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宋代〕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月夜清美绝俗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并在“洞箫声断月明中”的良辰美景中,发出惟恐人生好景不常的叹息。全诗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清逸之气,诗中不使事用典而自然流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杏花飞帘散余春(1),明月入户寻幽人(2)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

褰衣(3)步月踏花影,(4)如流水涵青苹(5)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6)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7)杯中月。

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8)残红。

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注释

(1)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2)幽人:幽隐之人。

(3)褰衣:用手提起长袍。

(4)炯:光明貌。

(5)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6)香雪:指杏花片。

(7)吸:饮。

(8)栖:生长。

创作背景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此诗于元丰二年(1079)。据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迹草书,在武宁宰吴节夫家,今刻于黄州。”

拼音版

yuèyǐnjiǔxìnghuāxià

xìnghuāfēiliánsànchūnmíngyuèxúnyōurén

qiānyuèhuāyǐngjiǒngliúshuǐhánqīngpíng

huājiānzhìjiǔqīngxiāngzhēngwǎnchángtiáoluòxiāngxuě

shānchéngjiǔkānyǐnquànjūnqiěbēizhōngyuè

dòngxiāoshēngduànyuèmíngzhōngwéiyōuyuèluòjiǔbēikōng

míngzhāojuǎnchūnfēngèdànjiàn绿cánhó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