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风·羔裘

诗经 〔先秦〕 诗经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桧风·羔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从描写桧君逍遥游宴的生活,反映出桧君失道以亡国之象;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这种亡国之象的伤感情怀,反映出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此诗不用比兴手法,叙事急切繁复,但这种反复絮叨却更能表现出诗人的深切思虑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羔裘(2)逍遥(3),狐裘以(4)。岂不尔思(5)?劳心忉忉(6)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羔裘翱翔(7),狐裘在堂(8)。岂不尔思?我心忧伤(9)

穿着羊羔皮袄去游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想起国家时时心忧伤。

羔裘如(10),日出有曜(11)。岂不尔思?中心是(12)

羊羔皮袄色泽如脂膏,太阳一照闪闪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全忘掉。

注释

(1)桧风:即桧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桧,又写作“郐”。桧地在今河南郑州、新郑、荥阳、密县一带。周平王初,桧国为郑武公所灭,其地为郑国所有。

(2)羔裘:羊羔皮袄。

(3)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

(4)朝:上朝。

(5)不尔思:即“不思尔”。

(6)忉忉:忧愁状。

(7)翱翔:鸟儿回旋飞,比喻人行动悠闲自得。

(8)在堂:站在朝堂上。

(9)忧伤:忧愁悲伤。

(10)膏:动词,涂上油。

(11)有曜:犹“曜曜”,闪闪发光的样子。曜,照耀。

(12)悼:悲伤。

创作背景

《桧风》是产生在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是西周封国郐国的歌谣,是桧国(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历史的真实。

《毛诗序》曰:“《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验之于诗,庶几可信。桧国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封置的礹姓侯爵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后,历经唐尧虞舜至夏商周,文化底蕴丰厚,但高贵的出身,枕在头下的深厚文化积淀,最终没有挽救其衰亡的命运。由于统治者骄奢淫逸,国势日渐衰微,平王东迁后不久,即被郑武公所灭。《桧风·羔裘》当为郑武公灭桧前的作品。因桧国国君耽于奢华而忽视政治,桧国大臣谏而不听,被迫离去后而作此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桧风·羔裘》是写一位女子思念她心仪的男子,这位男子是位官员。此诗为表现相思的痛苦而作。

拼音版

kuàifēng··gāoqiú

gāoqiúxiāoyáoqiúcháoěrláoxīndāodāo

gāoqiúáoxiángqiúzàitángěrxīnyōushāng

gāoqiúgàochūyǒuyàoěrzhōngxīnshìdào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