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咏史》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该诗借用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事迹,表达了对诸子不肖使自己受到牵累的哀伤与无奈, 同时也流露出能够因圣主明君发动恻隐之心而获得宽宥的微茫期许。
该诗叙事凝练,语言质朴;全诗中遣字用韵融入声韵理论,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平声。该用韵方式为后人写古诗效法,也接近唐律诗用韵方式。
三王(1)德(2)弥(3)薄(4),惟(5)后用肉刑(6)。
三王以文德治国的美德已丧失殆尽,随之实行残酷的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8)长安城。
太仓令(淳于意)被诬有罪,押解到长安城。
自恨身(9)无子,困急(10)独茕茕(11)。
只悔恨没生儿子,困苦危难时才孤立无援。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小女(淳于缇萦)听父亲这么说心痛不已,她想人死了哪还能复生。
上书诣(12)北阙,阙下(13)歌鸡鸣(14)。
她到皇宫门前给汉文帝上书,并在宫门前吟唱《鸡鸣》诗。
忧心摧折裂(15),晨风(16)扬激声。
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而见不到君王更忧心如焚。
圣(17)汉孝文帝(18),恻然(19)感至情(20)。
圣明的孝文帝,终于被至诚所感动。
百男何愦愦(21),不如一缇萦。
天下男儿为什么那么愚笨无能,竟比不上弱女子缇萦。
(1)三王:当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和周文王。
(2)德:文德。
(3)弥:副词,益,越来越。
(4)薄:衰减,淡薄。传说三代圣王以文德治天下,故“刑错而兵寝”(刑罚不用,兵器也收藏起来)。其后则文德日渐衰微,各种各样的刑罚也就多起来。
(5)惟:语气词。
(6)肉刑:古时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刑罚,包括墨刑、劓(yì)刑、剕(fèi)刑、宫刑、大辟等。
(7)太仓令:官名,管理太仓(汉代政府储粮之仓)的行政长官。缇萦之父淳于意曾担任齐之太仓令。
(8)就递:递解。“递”,《文选》作“逮”。
(9)身:自身,自己。
(10)困急:危急关头。
(11)茕茕:孤独之状。汉文帝四年(前175),有人告发太仓史淳于意触犯刑律。淳于意被逮,押赴长安。淳于无子,有五女。将行,“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12)诣:到。
(13)阙下:阙谓宫阙,阙下代指朝廷。
(14)鸡鸣:《诗经·齐风·鸡鸣》。全诗以对话形式写女子催促丈夫上朝,是“鸡鸣戒旦”成语的出处。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之时,尝歌《鸡鸣》《晨风》之诗。按《鸡鸣》中有“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之语,缇萦歌咏此诗,似在表明父亲所获之罪与事实不符。
(15)忧心摧折裂:此句形容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之状。摧折裂:谓断裂。
(16)晨风:《诗经·秦风·晨风》。《诗序》谓此诗乃刺国君弃其贤臣之作。后人多以为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
(17)圣:圣明。
(18)孝文帝: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公元前179年至前156年在位。在位期间提倡农耕、轻徭薄赋,国富民强,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代并成为“文景之治”。
(19)恻然:悲悯之状。
(20)至情:至真至纯之情。
(21)愦愦:昏愚。
东汉永元元年(89),大将军窦宪伐匈奴,征班固为中护军。后窦宪败,班固坐免官,又因为诸子不尊法度、得罪洛阳令种竞而被捕,于永元四年(92)卒于狱中。《咏史》这首诗大约是班固晚年在狱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