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鹿门山

孟浩然 〔唐代〕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高人的钦羡之情;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程的转换而变化。诗人运笔洒脱自然,或骈或散,状山水景色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远的韵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2)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禽近(3)识,(4)树遥莫辨。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5)鹿门山,山明翠微(6)浅。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7)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8),采药遂不返。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9)芝术(10),石床卧苔藓。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11)吾感耆旧(12)结揽(13)攀践(14)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15)偃蹇(16)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探讨(17)意未穷,回(18)夕阳晚。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

(2)江岘:江边小山。

(3)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4)浦:水边。

(5)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6)翠微:青葱的山气。

(7)舟楫屡回转: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8)昔闻庞德公:《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9)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

(10)芝术:灵芝、白术。

(11)纷:盛多。

(12)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

(13)结揽:系缆,指停船。

(14)攀践:指登山。

(15)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

(16)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17)探讨:寻幽探胜。

(18)艇:指船。

创作背景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东之汉水北岸,东汉末高士庞德曾于此隐居,孟浩然晚年亦隐居于此。《登鹿门山》这首诗是孟浩然早年未隐居鹿门山时所写的诗。是为记录往游鹿门山之经历,表达对隐居此地前贤之向慕心情而作。

拼音版

dēng鹿ménshān

qīngxiǎoyīnxìngláichéngliúyuèjiāngxiàn

shāqínjìnfāngshíshùyáobiàn

jiànzhì鹿ménshānshānmíngcuìwēiqiǎn

yántánduōzhōuhuízhuǎn

wénpánggōngcǎiyàosuìfǎn

jīnjiàněrzhīzhúshíchuángtáixiǎn

fēngǎnjiùjiélǎnshìpānjiàn

yǐnjīnshàngcúngāofēngmiǎoyuǎn

báiyúnshídānguìkōngyǎnjiǎn

tàntǎowèiqiónghuítǐngyángwǎn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诗星)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