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次韵登凌歊台》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颔联着重写凌歊台内的景色;颈联转入议论,道出了自然轮回的感慨;尾联回到眼前的景物,以凄凉之景结束全诗。全诗笔调铿锵,对仗工整,情感豪迈而伤感。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离宫(1)夜有月高下,辇路(2)日无人往来。
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1)离宫: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2)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过的路。辇:本是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等。
《次韵登凌歊台》这首诗应作于元至顺三年(1332),当时萨都剌从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迁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南下任职,五月又曾北上至京城,秋天再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具体创作于这几次南来北往的旅途中的哪一次,难以考证。诗人登临凌歊台引发怀古的幽思,于是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