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赐衣》是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乾元元年五月作者官拜拾遗时,是一首向唐肃宗表达感谢的小诗。首联叙事点题,写作者因得到赏识而倍感荣幸。中四句详写所赐衣服的华美,描绘了宫衣的美妙。尾联用一语双关来盛赞上意之恩。全诗清新典雅,庄重微婉,极为得体,表现了作者感念天恩浩荡之意。
宫衣(1)亦有名,端午被恩荣(2)。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细葛(3)含风软,香罗(4)叠雪轻。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自天题(5)处湿(6),当暑(7)著(8)来清(9)。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意内(10)称长短(11),终身荷圣情(12)。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1)宫衣:指官服。
(2)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3)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
(4)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5)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
(6)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
(7)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
(8)著:指穿着。
(9)清:凉爽。
(10)意内:指心里。
(11)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
(12)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端午日赐衣》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这一年四月皇帝祭祀九庙,杜甫随驾并于端午节受赏,得到赐衣,倍感荣幸,有感而发,遂作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