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题滕王阁》是北宋诗人王安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出自《能改斋漫录》。此诗首联写滕王阁昔日的来历及今日的状况;颔联着重从时间上入手写滕王阁经历的沧桑之变;颈联从空间着手写滕王阁;尾联续写景,并以景结尾。这首诗以远、近,静、动相对照,写出了滕王阁的独特风光,后以景结尾,含意深蕴,极耐人寻味。
滕王平昔(2)好(3)追游(4),高阁(5)依然枕碧流(6)。
滕王往日喜欢到处追寻风景,他所建的高阁依然枕着碧流。
胜地(7)几经兴废(8)事,夕阳偏照(9)古今愁。
风景胜地多次经历沧桑巨变,那夕阳斜照着古今多少忧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10),天际(11)人归一叶舟。
城池之中树荫密布市场繁华,从遥远的天边归来一叶扁舟。
极目(12)沧波吟不尽,西山(14)重叠乱云浮(15)。
远望茫茫水波愁绪吟咏不尽,就像那西山上层层乱云飘浮。
(1)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始建。后多次焚毁,又多次修建。唐代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作《滕王阁序》,以精美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
(2)平昔:往日。
(3)好:爱,喜欢。
(4)追游:追寻游乐。
(5)高阁:指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之句。
(6)枕碧流:指阁建筑在江边,像枕着碧流的江水一样。点出滕王阁所建的地理位置,是对它空间形势的交代。
(7)胜地:名胜之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8)兴废:兴盛与衰败,指历史变迁。
(9)偏照:斜照。因太阳已偏西,故云。
(10)千家市:指城中人烟稠密,市场繁华。
(11)天际:天边;远处。
(12)极目:放眼远望,尽目力之所及。
(13)沧浪:青绿色的水波。
(14)西山:在南昌市西,一名南昌山,原称洪崖山,道家以为第十二洞天。王勃《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
(15)浮:漂动、浮动。
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王安国这首诗,是他十三岁时登临滕王阁所作,时为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此,王安国十三岁写作《题滕王阁》,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