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唐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因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在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全诗格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秋窗犹曙色(1),落木更天风。
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2)中。
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3),老病已成翁。
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多少残生(4)事,飘零任转蓬(5)。
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1)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下三句写秋晓之最。
(2)宿雾:早晨的雾。因由前夜而来,故曰宿。
(3)弃物:被丢弃之物。
(4)残生:犹余生。
(5)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客亭》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