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杜甫 〔唐代〕 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客亭》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唐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因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在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全诗格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秋窗犹曙色(1),落木更天风。

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2)中。

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3),老病已成翁。

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多少残生(4)事,飘零任转蓬(5)

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

(1)犹曙色:到底还是天亮了。下三句写秋晓之最。

(2)宿雾:早晨的雾。因由前夜而来,故曰宿。

(3)弃物:被丢弃之物。

(4)残生:犹余生。

(5)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这是由愤慨而灰心绝望的话,碰着这种“圣朝”,还有什么可说,这辈子只有随它去了。其实这种飘零生活,对杜甫创作倒大有裨益。

创作背景

《客亭》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拼音版

tíng

qiūchuāngyóushǔluògèngtiānfēng

chūhánshānwàijiāngliú宿zhōng

shèngcháolǎobìngchéngwēng

duōshǎocánshēngshìpiāolíngrènzhuǎnpé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