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小品类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临江之人,畋(1)得麋麑(2),畜(3)之。入门,群犬垂涎(4),扬尾(5)皆(6)来。其人怒。怛(7)之。自是(8)日(9)抱就(10)犬,习示之(11),使勿动,稍(12)使与之戏。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家门,一群狗就流着口水,翘起尾巴,都向小鹿跑来了。主人非常生气,便吓唬退了那群狗。从此以后,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同狗接近,让狗来熟悉小鹿,使它们不伤害小鹿。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积久,犬皆如(13)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14)我友,抵触偃仆(15),益狎(16)。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7),然时(18)啖其舌(19)。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就完全顺从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以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再一起顶撞翻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只得与鹿周旋得很好,可是却不时地舔着自己的嘴唇,露出想吃鹿的馋劲儿。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20),走(21)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22),共(23)杀食之,狼藉(24)道上。麋至死不悟(25)。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野狗在路上,便跑过去想跟它们一同玩耍。这群野狗见鹿主动跑过来,既高兴又恼火,一拥而上扑过去把鹿咬死吃掉了,尸骨散乱地丢在路上。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1)畋:打猎。
(2)麋麑: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
(3)畜: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皆如:皆,都。如,依照。
(14)良:的确。
(15)抵触偃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16)益狎: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7)俯仰甚善:俯仰,周旋,应付。甚:很。善:友好,友善。
(18)然时: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
(19)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20)众:众多。
(21)走:跑(过去)。
(22)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23)共:一起。
(24)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25)悟:明白。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