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回乐烽

李益 〔唐代〕 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暮过回乐烽》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重在写景,报警的烽火在高大的台子上熊熊燃烧着,它与挂在西天的一抹落日余光交相辉映;后两句重在抒情,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比和回文等修辞手法,反映了戍边将士含辛菇苦,乐在其中的气概。此诗形象鲜明,感情炽烈,音律和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烽火高飞百尺台(1),黄昏遥自(2)西来。

烽火升了起来,在那有百尺多高的墩台,黄昏时候,我们从那远远的沙漠南边赶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从前兴兵打仗,如果到了回乐烽,应该感到回去的快乐,可是今天我们从军,却高兴的是未回。

注释

(1)百尺台:即烽火台。

(2)碛:沙漠。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唐德宗建中、唐德宗贞元年间,诗人居北方与西部边塞十余年,其《从军诗序》曾自言“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这首诗是作者随部队支援前线时,黄昏时分经过回乐,看到烽火台,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反映边塞战地生活的诗。

文学赏析

前两句写夜行军。黄昏时,队伍老远从沙漠南边赶过来。百尺高台,已经升起烽火。“黄昏”点时间,并应题“暮过”。按照原来事物的顺序,本是先自碛南来,然后暮过,而诗中却加以颠倒,先写烽火,用意在于突出军情紧急,戒备森严,烘托战争的紧张气氛,并以反衬下面两句。

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极其有力地写出战士们愿意为正义战争而献身的精神状态。从前打仗,以回为乐,今天从军,乐在未回。县名回乐,当然不一定就是“回去就快乐”的意思,但诗人却就这两个字可能具有的含义生发,以轻灵的笔调,愉快的心情,有效地传达出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乐观精神,这就暗示出,即使敌人如何强大,军情如何紧迫,也不足忧虑了。

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夜行军的情景,表达了愿意为正义战争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此诗前两句和后两句似乎各说各的,并无关联,细加品味,可见似断实连之妙。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

唐代官员、诗人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自编从军诗50首,今存《李益集》2卷。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