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所做的词,这是一首边塞词。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身向云山那畔(1)行,北风吹断马嘶声(2),深秋远塞若为(3)情!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抹晚烟荒戍垒(4),半竿斜日旧关城(5)。古今幽恨几时平!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1)那畔:那边。
(2)北风吹断马嘶声: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3)若为:怎样的。
(4)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5)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