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首联下笔气势不凡,描绘钱塘潮的声音;颔联描写钱塘县令骑马鱼贯出城,等待大潮的到来的情境;颈联描写天迥海宽,为大潮的到来作铺垫;尾联描写突来似雪的潮,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全诗通过写观潮而现潮涨时的奇异景致,气势逼人,且以写主观感受落笔,给人无限暇想。
百里闻雷震,鸣弦(3)暂辍(4)弹。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
府中连骑(5)出,江上待潮观。
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照日秋云迥(6),浮天渤澥(7)宽。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惊涛来似雪,一坐(8)凛(9)生寒。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1)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
(2)障楼:一作“樟亭”,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3)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呜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
(4)辍:停止。
(5)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
(6)迥:远。
(7)渤澥: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8)坐:通“座”,座位。
(9)凛:凛然。
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