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
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水调歌头·缑山夜饮》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仙人王子乔的传说,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精神,也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词豪迈超脱,气势不凡。
石坛(3)洗秋露,乔木(4)拥苍烟。缑山(2)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6)云间嵩少(7),老眼(8)无穷今古,夜乐(9)几人传。宇宙一丘土(10),城郭又千年。
露水很重石坛像被水洗过一样,茂盛的高大树木望去如绿色的烟雾。缑山上曾有王子乔吹笙跨鹤在这里成仙。请问耸立云间的嵩山的少室山,放眼观看从古到今,夜间饮酒的乐趣有多少人流传。浩渺宇宙之中人最终都会走向坟墓,城墙又能屹立多久。
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12)为汝轰饮(13),留看醉时颠。杳杳(14)白云青嶂(15),荡荡(16)银河碧落(17),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18),我是饮中仙(19)。
端着酒杯,面对着一缕风,一片月光,王子乔我为你满饮此杯,留下来看看我们喝醉了颠狂的样子。远处依稀可见的青山白云,宽广浩瀚的天空银河,长长的衣袖自由自在的回旋。举手告诉浮华尘世,我是喝酒的仙人。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2)缑山:又名缑氏山、缑岭,在河南偃师市。
(3)石坛:石筑的高台。
(4)乔木:高大的树木。
(5)缑山七月笙鹤:指仙人王子乔初吹笙作凤鸣,后跨鹤成仙的事。宋之问《缑山庙》:“王子宾仙去,飘飘笙鹤飞。”宾天,原称尊者之死为宾天,这里是成仙的意思。
(6)为问:请问。
(7)嵩少:嵩山的少室山。嵩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山是其总名。
(8)老眼:放眼观看。
(9)夜乐:夜间饮酒的乐趣。
(10)一丘土:即坟墓。
(11)城郭千年:出自《搜神后记》“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12)王乔:指前面“缑山乘鹤”的太子晋王子乔。
(13)轰饮:狂饮,痛饮。
(14)杳杳:隐约,依稀可见的样子。
(15)青嶂:青山。
(16)荡荡:形容宽广浩瀚的样子。
(17)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指天空。
(18)浮世:浮华尘世。
(19)我是饮中仙: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自称臣是酒中仙”句。
《水调歌头·缑山夜饮》该词是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元好问避兵河南时作。此时诗人生活动荡流离,家国危难,又值此漫漫长夜,酒入愁肠,忆今追往,不禁有无穷今古之叹。
上阕提笔触及秋色秋景,本来就有一种苍凉之感。诗人面临高台秋风,看苍烟围裹之中的高大乔木,不自觉地涌上一种暮色高远的秋意来。借用“缑山七月笙鹤”有个典故,一方面缑山的自然美景触动了词人的游仙之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感慨万千。“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联,又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照。无奈空有豪情壮志,一腔抱负无法施展,身处乱世也只能发出今非昔比的慨叹罢了。
下阕继续抒发诗人对古人的景仰,以一种洒落随分的心情对待人生。学古人“一箪食,一瓢饮”,这里的风和月相对,用“襟”和“片”来做量词,够奇巧。尊前临风月,正是古人浪漫风雅和潇洒旷达的情怀。对古人潇洒归天的心仪之情加了眼前苍烟乔木郁郁之景,更让人心旷神怡,畅思渺远,白云间,青嶂里,长烟落日,碧落银河,自古及今,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才能真正恣情肆志,抒发自己长袖善舞的心情。视线里深远幽暗的空间,广大浩淼的天空,让人豪情陡生,看轻现实世界。“长袖得回旋”是在自由自在状态中的自然表现。姿势豪迈超脱,气势不凡,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并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仙人传说流露出来,可谓“深于用事,精于炼句”。结句自然又合了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妙。
《水调歌头·缑山夜饮》该篇借道家传说,写人世变化之促,转写夜饮,寄托深远,“流露于不自知”。结尾“谢浮世”,愿作“饮中仙”的念头隐隐现出时政艰危在词人心中留下的阴影。除开端几句描绘实景外,余皆融入幻事,遐想悠悠,远涉世外,流露出词人对世事的厌倦之情。通篇充溢着归隐情趣,风格飘逸。
《水调歌头·缑山夜饮》全词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写秋山夜景,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