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王鹏运 〔清代〕 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2)。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3)。涛生金粟(4),老松疑作龙吼。

登山临水,放眼远眺,对面锦绣错落的山川,便如同衣襟与衣袖般紧密相连,遥指远处的树影,辨认着十三陵的方位,天寿山低迷得犹如土丘一般。转瞬间,时代已发生沧桑巨变,在那能令鬼泣神惊的四山风雨中,明王朝的气运消散已久了。风动帝陵激起了阵阵松涛声,让人怀疑是否是龙变化成的老松所发出的吼声。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5),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只有白狼河始终在长城微茫的沙草外滚滚奔流,乡野老人也知道人事已变迁,朝代已更迭,却仍诉说着明陵有山神守护的传说。遥远的林海苍凉,繁乱的烟云重叠,想要洒酒祭灵,却没有多少酒。从山中出来后,再次回顾那夕阳,依然恋恋不舍地徘徊在高高的顶峰之上。

注释

(1)旸台山:在北京西北郊,山麓有大觉寺,为游览胜地。明陵,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约九十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有十三处明代皇帝的陵墓,统称明十三陵。这首词是光绪十九年癸巳(1892)所作,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

(2)天寿低迷如阜:天寿,山名,在昌平县北。十三陵所在地。阜,土山,丘陵。

(3)王气消沈久:王气,天子之气,王气消沉,指王朝的气运已尽。这里谓明王朝于崇祯十七甲申(1644)亡于农民军李自成之手,至光绪十九年(1893),历时已二百五十年,故曰“久”。

(4)金粟:唐玄宗泰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的金粟山。山因有碎石如金粟得名,玄宗见金粟山冈有龙盘虎踞之势,遂选定为陵暮之地。

(5)平楚苍凉:楚,丛木,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故云平楚。

拼音版

niànjiāo··dēngyángtáishānjuédǐngwàngmínglíng

dēnglínzòngduìchuānyuánxiùcuòjīnjiēxiùzhǐdiǎnshísānlíngshùyǐngtiānshòu寿shàcāngsāngshānfēngwángxiāoshěnjiǔtāoshēngjīnlǎosōngzuòlónghǒu

wéiyǒushācǎowēimángbáilángzhōnggǔngǔnbiānqiángzǒulǎozhīrénshìhuànshàngshuōshānlíngāshǒupíngchǔcāngliángluànyúnlèiduōjiǔchūshānhuíwàngyángyóuliàngāoxiù

作者简介

王鹏运

王鹏运

晚清官员、词人

王鹏运(1848—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年又号鹜翁、半塘,清末临桂(今广西桂林市)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官礼科掌印给事中。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其代上。后离京南下,寓扬州,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有《半塘词稿》。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