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株林》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揭露讽刺了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的丑恶行径。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全诗运用委婉含蓄、冷峻幽默的独特方式,讽刺笔墨极为犀利。
胡为(2)乎株林(3)?从夏南(4)!匪适(5)株林(3),从夏南(4)!
为何要到株林去?那是为了找夏南。不是为到株林玩,而是为了找夏南。
驾我乘马(6),说(7)于株野(8)。乘我乘驹(9),朝食(10)于株!
驾着大车赶四马,株林郊外卸下鞍。驾着轻车赶四驹,奔抵株林吃早餐。
(1)陈风:即陈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胡为:为什么。
(3)株林: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林:郊野。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
(4)从夏南:从,跟,与,此指找人。一说训为因。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5)匪适:匪,非,不是。适:到,往。
(6)乘马: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7)说:通“税”,停车解马。
(8)株野:株邑之郊野。
(9)乘我乘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此诗中“乘马”者指陈灵公,“乘驹”者指陈灵公之臣孔宁、仪行父。
(10)朝食:吃早饭。古人常用“食”作为男女之间性行为的隐语。
《陈风·株林》有其本事。朱熹《诗序辨说》云:“《陈风》独此篇为有据。”诗中提到的“夏南”,乃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子夏徵舒,字子南。其母夏姬是郑穆公之女,是名闻遐迩的美妇,嫁到陈国后,引得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的馋涎。据《左传·宣公九年》披露,陈灵公、孔、仪三人均与夏姬私通,甚至穿着她的“衵服”(妇人内衣),在朝廷上互相戏谑。第二年又去株邑饮酒作乐,陈灵公还当着夏姬之子嘲弄仪行父:“他长得真像你!”仪行父即也反唇相讥:“还是更像君王您呵!”惹得夏徵舒羞怒难忍,终于设伏于厩,将陈灵公射杀,酿成了一场臭名远扬的内乱。《毛诗序》曰:“《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朱熹《诗集传》云:“《春秋传》:夏姬,郑穆公之女也。嫁于陈大夫夏御叔。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通焉。泄冶谏不听而杀之。后卒为其子徵舒所弑,而徵舒复为楚庄王所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