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旅次

曹松 〔唐代〕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海旅次》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抒写客居南海(治今广东广州)的羁旅之情,诗以作者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全诗情景交融,境界苍凉,格调沉郁,笔触迂曲婉转,写得凄恻感人,在抒写长年漂泊的羁旅愁绪之时,也隐约地流露出屡试不第、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忆归休上越王台(2),归思临高不易(3)

思念家乡时不要登上越王台,登上高处乡思更加难以释怀。

为客正(4)无雁处(5),故园谁道有书来。

作客正在鸿雁飞不到的地方,谁说故乡亲人会有书信捎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6)(7)里残潮(8)月回。

城头传来晓角声声晨霜消尽,城外荡起余潮阵阵把月送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9)被春催。

思乡的心就像百花含苞待放,年年竞相绽放被春催了又催。

注释

(1)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

(2)越王台:汉代南越王尉佗所建,遗址在今广州越秀山。

(3)裁:剪,断。

(4)当:一作“逢”。

(5)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6)霜尽:此处指天亮了。广州天气暖和,天一亮霜便不见了。

(7)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围墙。

(8)荡:一作“带”。

(9)发:一作“向”。

创作背景

《南海旅次》此诗作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之前。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南海旅次》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省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拼音版

nánhǎi

guīxiūshàngyuèwángtáiguīlíngāocái

wéizhèngdāngyànchùyuánshuídàoyǒushūlái

chéngtóuzǎojiǎochuīshuāngjìnguōcáncháodàngyuèhuí

xīnbǎihuākāiwèiniánniánzhēngbèichūncuī

作者简介

曹松

曹松

晚唐诗人

曹松(828—903),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早年栖居洪州西山,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频。唐昭宗天复元年(901)七十余岁中进士。曾官秘书正字。其诗多旅游题咏之作。风格颇似贾岛,取境幽深,工于炼字炼句。《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编为二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