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是描写中秋明月的小令。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
《折桂令·中秋》而其结构则是触景生情,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转、合融一,用典不露痕迹。凡此皆别具一格。
一轮飞镜(2)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3),洗秋空银汉(4)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5)影婆娑(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7),良夜恹恹(8),不醉如何?
那一轮高飞在天空的明镜,是谁磨制出来的呀?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洗过一般明净的秋夜天空里,银河平静地流淌,看不到波澜。这月亮比平时放射出更多的清辉,桂树的影子在舞动,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我不由得高声歌唱,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怎能不图一醉呢?
(1)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2)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3)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
(4)银汉:天河。
(5)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
(6)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
(7)嫦娥:传说中月官里的仙女。
(8)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蒙元王朝建立后,官场黑暗腐败,张养浩为官廉正,主张清除吏弊,改革政局,虽处位不低,终因直言敢谏两次获罪遭贬,以致晚年在山林过了较长一段隐居生活。这是一篇熔铸前人诗句、巧妙地以景抒情的佳构,前有姚燧以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书潜赋》作底子写出情思迥异的《黑漆弩》,张养浩则复将辛词加以翻演,写出了这篇咏中秋的《折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