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沈沦稷契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南池杜少陵祠堂》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杜甫爱国忧君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杜甫忠君忧国的衷心敬佩之情,深深同情杜甫颠沛流离、歌哭于风尘的不幸命运。全诗深稳典切,凝练有力,一气贯注,笔无懈弱,颇具骨力,尾联尤富思致。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3)沈沦稷契(5)身。
杜少陵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虽然官职低微、一生不得志,却有稷、契一样不平凡的心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6),直将(7)歌哭(8)老风尘(9)。
离乱中对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独自忧心忡仲,直到将要老死于颠沛的风尘中,还在用诗歌倾泻悲愤。
诸侯宾客(10)犹相忌(11),信史文章(12)自有真。
在好友严武手下做官犹遭同僚忌恨,而真实可信的诗文则自能体现他真正的才能和诚心。
一饭(13)何曾忘君父(14),可怜儒士作忠臣。
每顿饭都不忘君王的恩泽,值得敬爱的是一个读书人终成了爱国的忠臣。
(1)南池:在今山东济宁。
(2)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3)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
(4)沉沦:沦落。
(5)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
(6)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7)直将:只将。
(8)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
(9)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
(10)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
(11)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
(12)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13)一饭:一餐饭。
(14)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
《南池杜少陵祠堂》此诗作于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蒋士铨二十四岁。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他应江西乡试,中试为举人,旋北上赴京。此年春,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南归。途经山东济宁,游杜甫祠堂,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