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谢池春·残寒销尽》是北宋词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伤春怀人词,抒写离别相思之苦。上片描绘暮春落红满径、飞絮飘舞的景色,动静结合,画面鲜明;下片抒写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寻常口语细细倾诉,极富人情味,真挚感人。全词用语浅白通俗,写景华丽浓艳,抒情含蓄深婉,春思细腻,情景兼美,有柳永之遗风。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2)后。花径(3)敛余红,风沼(4)萦新皱(5)。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6)晚昼。著人(7)滋味,真个浓如酒。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移带眼(8),空只恁(9)、厌厌(10)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11),人未偶(12)。且将此恨,分付(13)庭前柳。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1)谢池春:词牌名,又名“玉莲花”“”风中柳”“卖花声”等,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
(2)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3)花径:花丛间的小径。
(4)风沼:风中的池沼。
(5)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
(6)仍:连续。
(7)著人:让人感觉。
(8)频移带眼:衣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
(9)恁:这样,如此。
(10)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
(11)天不老:犹言天无情。
(12)未偶:没有能与意中人结合。
(13)分付:交托。
李之仪作词较看重词的特性,他曾批评柳永“韵终不胜”,但实际上他自己的词作风格和柳词相近,正如清代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评:“姑溪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而均有未至。”李之仪的慢词,用语俚俗生动,抒情细腻婉曲,很有柳词风味,这首《谢池春·残寒销尽》即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