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郡歌》是唐朝诗人王维所创作一首乐府诗。诗写塞北春天风光与边防将士之乡愁,首句写边疆的环境,中间四句写边疆的景象,最后二句写战士见到使者却不识的惆怅情绪。作者借景抒情,善于化用,笔墨简洁,雄风怨调。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山头的松柏树已经长成一片树林,山下泉声一直哽咽着流淌。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1)东流流不息。
山上一望无际的草绿油油一片,黄河向东奔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2),愁逢汉使(3)不相识。
守在边疆的少年将士们,看到我却不认识,却发现是不相识的异乡人。
(1)黄河:黄河流经檎林郡。
(2)黄龙戍上游侠儿:黄龙:古城名,又称和龙城、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十六国北燕建都于此,南朝宋因称之为黄龙国。戍:指边防地的管垒、城堡。游侠儿:指边防将士。
(3)汉使:以汉喻唐,作者自谓。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季,王维以侍御史身份,出使榆林、新秦二郡。第二年春作此诗。
此诗抒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孤寂和思乡愁情。
首句写他们守卫的山。山头松柏成林,山下泉声呜咽,使远离家乡的征人为之伤心。这两句作者化用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借其意境写乡愁。中间二句写春天山野春草、黄河奔等,景象阔大、荒凉,触动征人愁思茫茫。诗人写春草色,黄河东流等,或纪事,或写景,其事与景即皆为诗人所亲历亲见,均能给人以真实亲切之审美感受。最后二句写戍边的游侠少年好不容易见到朝廷派来慰问的使者,却发现是不相识的异乡人,深感失望,更加忧愁。汉使一词是诗人追赶时尚而用,因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堪与汉代媲美。不相识则边警频仍之愁,戎马辛苦之愁,功业未立之愁,有家难归之愁,都无从倾吐。也可以理解为得到赏识。
此诗虽无乐府之名,但用的是乐府体,全诗仅六句,首句仅五字,显出歌谣本色。诗以一个五言句领起,五个七言句,由平韵转为仄韵,用重言错综和排比句加强诗的音乐性,饶有民歌风味。起二句借用古乐府意境,接二句极口语化,一片淳朴,而景象鲜明。末二句作者与戍边者照面,虽非乡人故旧,但愁心相通,足见感情相通。诗人通过写景叙事来抒情,笔墨简洁,情调悲怆。